前言:在撰寫大學生法治意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大學生法制教育之不足
首先,從教學理念上看,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觀念有較大的局限性。高校缺乏系統(tǒng)的大學生法制教育體系,形式上看似重視但實則并沒有整體上的設計?!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zhì)的主干課程,多數(shù)情況下并沒有配備熟悉法律業(yè)務的專業(yè)老師,也沒有設置法律素質(zhì)評估的專項指標,比較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授以及相應的考試,忽略了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法律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結果是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只學到了一些支離破碎、似是而非的法律知識,并沒有改變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的現(xiàn)狀。其次,從教學、師資上看,我國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高校并沒有為公共法律課程配置專業(yè)的法律老師和相應的法制教育的輔導團隊。法制教育課程被嵌入到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課程體系之中并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2005年教育部“兩課”課改之后,曾經(jīng)獨立存在的“法律基礎”課程被整合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體系之中,以理論課為主要模式的法制教育教學課時被大幅度壓縮。有些老師囿于法律專業(yè)知識的不足,把相關法制教育的內(nèi)容作為學生自修課程部分束之高閣,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法律認知的建立及法律意識與信仰的培養(yǎng),法制教育教學的效果難以得到保障。最后,從教學效果上看,我國高校系統(tǒng)的法制教育體系創(chuàng)設于20世紀80年代,具體標志是1986年高校中普遍開設了“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經(jīng)過近30年的積累,我國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所增強,但這往往與國家法治化建設的程度同步,并不表明大學生群體法律素質(zhì)的整體提高。因為有需求而被動求法與因為有理想而主動學法存在本質(zhì)上的差別,法律不是他們意識中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必要手段,而是在社會生活實際中遇到涉法問題后必須修補的某種知識短板。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儲備貧瘠、法律實踐能力不足的現(xiàn)象,應當引起全社會尤其是高校教育者的關注和重視。
二、法治觀念之內(nèi)涵
法治觀念其實是對法治精神追求的抽象概括,是指導人們進行法治實踐的思想基礎、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關乎對法的態(tài)度和對法律的信仰程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社會意識,包括了對法律的價值、法律的制度性建構、司法體制及其效率等的預期、認識和評價。法治觀念是一種較為恒定的觀念性力量,它反映了一種普遍化的心態(tài),即人們?nèi)绾握J識和評價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在法律體系中的比例關系以及在涉法事件中二者的交互關系。具體到大學生法制教育應重點培養(yǎng)的“法治”觀念,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1.黨的領導的觀念
黨的領導是我國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需要明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黨的領導,是指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而非行政領導和業(yè)務領導,否則便是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實。正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中指出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p>
大學生公民意識是自己當家做主的意識,其權利和義務都是自己所擁有的。大學生的法律素質(zhì)對其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著很大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認識到大學生法律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公民意識的引導下,積極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素質(zhì)教育,這對于法律素質(zhì)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公民意識和法律素質(zhì)的概述
(一)公民意識的概述
公民意識可以從幾個層次來進行概述:一是人民能夠當家做主的理念;二是公民具有權利和義務的理念;三是公民都是平等的理念;四是法治的理念;五是人民的財產(chǎn)不會受到侵犯的理念。公民意識是實施公民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和基本目標,其核心就是使公民能夠正確積極地參與到國家政治和社會公共生活當中,從而能夠促進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二)法律素質(zhì)的概述
法律素質(zhì)是指社會個體擁有的法律知識,并且能夠正確使用法律知識的法律意識。大學生法律素質(zhì)通常是指大學生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從而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守法習慣,使得他們的法律意識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且能夠積極和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斗爭,這種能力能夠促進社會和諧,從而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法律素質(zhì)。法律素質(zhì)是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正常人格的塑造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證作用。大學生法律素質(zhì)的養(yǎng)成與工作和生活存在密切的關系,并且還會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然而,大學生法律素質(zhì)的形成不是短時間內(nèi)就能夠達到的,需要長期滲透和知識的積累。因此,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使得他們能夠養(yǎng)成懂法用法的好習慣,這對于增強大學生的守法意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現(xiàn)狀
1.大學生法律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亟需強化由于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偏低,客觀上形成了其淡薄的法律觀念。目前,有大學生認為:我國現(xiàn)今權力大于法律,富人可以用金錢來逃避法律對他的懲罰;部分大學生對違法與犯罪的界定上模糊不清。甚至把違法行為當成是犯罪行為;權力和權利混淆,不懂得怎樣尊重法律意義上的國家的公權力,不知道怎樣運用法律來更好的維護自己的私權利。近幾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層出不窮,大學生的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這與其缺乏法律意識,法律觀念淡薄密切相關。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社會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F(xiàn)實情況告訴我們,樹立大學生法律觀念,提升、強化其法律意識迫在眉睫。
2.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難以樹立牢固的法律意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最高標準就是大學生法律信仰。這種信仰包含了對平等、正義、人權等法的價值的恪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樹立大學生法律信仰,是我國實現(xiàn)法治現(xiàn)代化的一項重要目標。“一個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生成相當重要,它是一個國家法治化的關鍵性要素。正因為如此,伯爾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才會廣為流傳,成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們確信的一條真理性原則”。然而,目前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對法律的信仰,這與中國傳統(tǒng)的法律觀念及社會、家庭對學生法律宣傳教育不到位有很直接的關系。當今的學生認為:權力、金錢與法律相比,權力、金錢要遠大于法律。他們?yōu)榱俗分鸾疱X和權力,不惜鋌而走險,突破法律底線。他們認為法律是有錢人的剝削工具,有錢人犯法,可以免除責罰。這些主客觀因素,造成了大學生法律信仰的缺失,更談不上大學生對法律意識的恪守。
二、影響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的因素分析
1.法治教育因素目前,我國高校存在法治環(huán)境不夠濃厚,普法知識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的問題。高校老師將重心放在學生的專業(yè)水平提高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法治教育;國家在立法上存在立法質(zhì)量、立法銜接、司法公正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利于樹立大學生法律意識。
(1)普法知識宣傳教育因素目前,我國各個大學的法律教育途徑僅僅限于開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一方面,這樣的課程雖然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但課程本身是公共基礎課,學生自身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講授教師對這樣的公共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對講授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縱深的展開,課程內(nèi)容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這使得大學生對法律的理解不夠透徹。這種情況下,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樹立是一種無形的阻礙。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現(xiàn)狀
一是法律觀念落后。很多大學生仍然存在“權大于法”的觀念。針對“打贏官司靠什么”的有關調(diào)查顯示,50%的大學生認為要想打贏官司必須得靠關系,30%認為應當有理有據(jù),20%認為應當找一個好律師。由于這些錯誤的觀念,導致個別大學生存在“目無法紀”的問題,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比如一名在校大學生為了展示個性,竟然將自己的不雅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以獲取關注,并以“藝術”的名義進行宣揚,最終受到法律制裁。再比如一些大學生自身防范意識不強,上當受騙后不會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些問題都反映了大學生法律觀念的落后以及法律意識的薄弱。二是法律知識匱乏。法律知識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主要依據(jù)。不少大學生存在“實用主義”的思想,重視專業(yè)課,對法律基礎課投入精力不足,造成大學生法律知識匱乏,直接影響了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比如,目前很多大學生對“違法”與“犯罪”界限不夠清楚,甚至有很多大學生把二者等同起來。三是違法犯罪比例上升。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發(fā)生潛移默化的變化,甚至個別人存在“知法犯法”心理,違法犯罪比例上升??禈淙A教授曾調(diào)查顯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占社會刑事犯罪33%,其中大學生犯罪約占1%;“”期間,青少年犯罪占整個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學生犯罪占2.5%;而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占社會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為17%,凸顯了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原因
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主要包括以下原因:一是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治”思想深厚,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權力至上”、“民不告官”的思想傾向,這是與現(xiàn)代法治精神相違背的。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這也是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重要障礙因素之一。所以,高校必須認真弘揚現(xiàn)代文化,特別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先進的文化思想成為大學生意識主流。二是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高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均以及整體法治環(huán)境的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區(qū)人們法律意識的差異,這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也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盡管我國高度重視反腐工作,但當前濫用權力、以權壓法、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甚至違法不究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也會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形成一定影響。三是法制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部分高校還沒有將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納入到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中,還存在著缺位和不到位現(xiàn)象,這已經(jīng)成為制約大學生法律意識提升的重要因素。比如,目前一些高校在法律教育方面還存在著“重傳授、輕意識”的問題,以灌輸知識點為主,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法治觀念、法律意識缺乏深入的研究。四是自身因素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由于大學生正處于生理成熟期和心理過度期,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此外,當前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存在一定的“自我意識”,在價值觀念多元化影響下缺乏對法律的認知,遇事通常都從自身主觀意識出發(fā),沒有法律觀念,缺乏用法、守法意識。
三.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模式的策略
社會、政府、高校和家庭等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健全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模式。需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本文作者:張麗娟作者單位:呂梁學院汾陽師范分校
現(xiàn)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納入了法治的軌道。人們的一切行為只有符合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才會受到法律的確認和保護?,F(xiàn)代法治社會要求生活于其中的社會個體必須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和駕馭社會生活,使個人價值得到實現(xiàn)。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堅的大學生更應有與法治社會相適應的法律意識和素養(yǎng),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和公民意識,深入理解法律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自覺地以法律作為評判社會、他人和自身行為的標準,自覺地將自己的行為納入國家法治的軌道。
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教育的現(xiàn)狀
法律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各高校已開展了普法教育,并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已有較大提高。但由于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自身的原因,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仍未達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
(一)大學生法律知識缺乏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基礎。大學生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于學校的教育。我國各高等院校在非法律專業(yè)都開設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大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法律意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法律基礎知識這一部分只開設一學期,共18課時,課時非常有限,課程涉及的方面也不夠全面。另一方面,由于受就業(yè)壓力的影響,大學生會把更多時間放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上,忽視對作為公共基礎課的法律基礎課的學習。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過半數(shù)學生認為專業(yè)課的學習比公共課更重要,甚至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不會違法,學習法律無關要緊。另外,高校對公共基礎課難以從考核環(huán)節(jié)上強化,由此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